一流设备 二流产品 三流价格
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这种设备浪费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奔驰轿车拉黄沙”。记者在浙江调查发现,这种拥有了先进设备但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在浙江民企中相当普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呢?
要素宽松使得民营企业“不想创新”
中国最大的纺织基地——浙江的绍兴县,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完成了设备的引进和技术改造,目前全县拥有德国、意大利等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无梭织机,无梭化程度达到90%以上,许多设备甚至比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还先进。然而由于企业过去一直靠生产中低端产品获得利润,导致“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由于过度竞争,只卖“三流的价格”。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胡克勤认为,在民营企业里,有一种思想普遍存在,认为民营企业难以与跨国公司同水平竞争,与其提升技术水平接近跨国公司,不如守住地区市场与跨国公司保持距离,市场的竞争力风险更小,结果这种思潮导致了“技术过剩”。
所谓的“技术过剩”,就是企业投入大量的研究开发和装备改造费用,有制造优质产品的能力,却无法在高端市场竞争,只好以中档产品立足于中端市场,最终导致“奔驰轿车拉黄沙”。
另外,各种要素供给的制约较弱,使得企业不需要自主创新仅依靠数量扩张就能获得高额利润。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沈建明认为,这些年来企业和市场的扩张速度远远快于创新周期,使得企业不能静下心来搞创新。
被认为“国宝”的中国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对此深有感触。目前邱所建立的缝纫机帝国产量的50%已经打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么多年来,我一门心思搞技术自主创新,现在终于达到了41亿元的资产规模,但是那些以前和我相比根本排不上号的企业,这几年通过经营房地产等,一下子产值规模就超过100多亿元,这样谁会去安心搞自主创新,我现在都被认为是傻子。”邱继宝说。
由于过去要素价格低,供给充分,企业追求低成本扩张,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目前浙江全省80%的中小企业没有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更新周期两年以上的占55%。另外,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0.2%。
创新环境恶劣让民企“不敢创新”
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紧缩以及利润的快速下降,经过多年粗放型发展的民营企业已经从“不想创新”的梦中醒来,但现实的“创新遏制症”使得民营企业“不敢创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目前影响民营自主创新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病症:一是“创新恐惧症”:由于民企目前从事的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其核心技术早已不是太大的秘密,又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企业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以致大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很快就被其他企业模仿,享受高额利润的时间极短,大企业的创新成果难以完全享受。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一位姓李的布商告诉记者,只要新的产品一出来,哪一种产品好销,企业仅仅只需买手绢那么大的一块布,第二天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这样的布,谁还敢花大力气进行新产品开发?
邱继宝说,飞跃集团的技术人员为了保护缝纫机软件的核心技术,甚至把“密钥”贴身藏在裤衩里,只有洗澡的时候才取下来,就是因为害怕核心机密泄露,泄密后又得不到有效保护。
由于创新需要大量投入,而投入又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不创新慢慢死,一创新就快速死”,在民营企业里面,这种心态相当普遍。
二是“大脑缺乏症”。记者调查发现,企业普遍反映的是人才缺乏。由于我国的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大都是土专家,长期仅依靠自我摸索和实践,同时由于高校资源有限,企业许多依靠“星期天工程师”,况且很多专家薪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都不舍得花钱,以致人才缺乏。
温州市副市长徐纪平认为,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创新病症是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通病,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买方市场的形成,低端市场的空间处于萎缩是必然的趋势。而且低端市场对成本十分敏感,与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的成本劣势必将越来越明显,要想停留在低端市场,发展之路会越来越狭窄。
政府服务应该让民企减少“自主创新之痛”
对于目前民营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些基层官员和科技工作者认为,建立创新体系是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徐纪平认为,过去那种大企业借用智力的创新模式只能“独善其身”,而不能“达济”整个集群,并且这种创新模式成本偏高。中小企业创新,需要区域公共创新服务体系的支撑。
二是必须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现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制。在浙江台州温岭市的大溪、泽国两个镇,积聚了3000多家泵与电机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小型、微型水泵60%的份额。据记者随机在大溪镇访问的一位小企业老板介绍,他开发产品就是把别人的电机买来拆开,一根根地数人家电机里面的扰阻铜线,人家用什么线我就用什么线,人家绕多少我也绕多少,能转不烧说明产品就成功了。由于检测机构缺乏,企业必须把产品送到上海,检测一次不管好坏都是3000多元,时间一耗1个月。
2000年,大溪镇上的研究生林芝看准温岭水泵行业急需技术服务的市场空间,建立了一个机电研究所,为小企业提供设计、测试、培训等服务,每次的收费也只有100元至300元,并且检测时间从原来的1个月缩短到1天。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企业很快发展起来,创业之初全部资产就是两台电脑,但到2004年,固定资产已经达到250万元,销售收入达到330万元。
与林芝的研究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溪镇政府在看到“先导”的成功之后,由镇上出房子、出资,在镇里的泵业工业园区也办了一个技术服务中心,但运作一年多就关门了。
“一样的事情,政府出面做就做不成,究其根本,是缺乏市场动力,科研机构必须市场化。”温岭市工业经济局副局长江胜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