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一页] [打印] [关闭窗口]



广东为何是皮革制作大省品牌小省
文章来源:服装商情网  添加人:中国·搜博   添加时间:2006-7-8 10:48:43

    “工”、“商”独立,越来越“专”。于商而言,市场品牌是品牌;于工而言,行业品牌也是品牌。只不过,一个是流通销售领域的品牌,一个是生产制作领域的品牌。大家在产业分工里面的角色不同。


  据近期报道,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一份针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调研报告显示,制鞋等四个行业,广东虽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却少有“中国驰名商标”。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统计,目前中国共有676件“中国驰名商标”、925个“中国名牌产品”,主要分布在服饰、食品、烟酒、药品、机电、家电等行业。大体说,各省份“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数量的多少,与当地的GDP高低呈正比关系。广东、山东、浙江、江苏4个GDP大省,“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拥有量也在全国遥遥领先。据统计,“中国名牌产品”分布,广东列第三的位置。尤其是广东家电行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表现出在该领域的绝对优势。


  据统计,2005年广东省皮革、制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374个,工业总产值679.20亿美元,占全国同行业19.65%,出口创汇114.87亿美元,占全国同行业35.12%。据全社会量估算,共有企业二万多家,从业人数约二百万人,年生产各类鞋40亿双(其中出口近三十亿双),占全国近50%;皮具箱包7亿个,占全国60%以上,均居全国同行首位。广东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皮具、制鞋产业的制作中心,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中心、设计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和品牌中心。“全球十双鞋,广东有其三”、“广州鞋领导潮流”、“国际品牌下广东”等,就是对广东皮革、制鞋产业的生动写照。
  然而,中国品牌研究院调研表明,在家具、玩具、服装、鞋业四个行业,其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知名品牌却寥若晨星,“是制作大省,却是商标小省”。广东鞋类产量几占全国半壁江山,但却仅有百丽一个“中国名牌”,这种状况与其地位大不相符。据统计,广东省皮革、鞋类、箱包、皮衣等行业共有百丽、凯撒两家中国名牌产品,三家国家免检产品,14家广东省名牌产品,19家广东省著名商标。在行业组织的品牌评选中,今年百丽被评为中国真皮标志领先鞋王,哈森为真皮鞋王,富丽达、星期六、新虎威被评为真皮名鞋,总数目不足十分之一;另外共有25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皮革行业特色品牌,10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鞋业十大品牌。


  为何广东鞋革行业会出现这种“制作大省品牌小省”的局面?


  据专家认为,广东家具、玩具、服装、鞋业等行业“重制作,轻品牌”的表现,实际上就是中国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虽有近二百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无可争议的“制作大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品牌支撑,中国制作的产品很多都只是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到10%,是名符其实的“品牌小国”。


  笔者认为,这种评论虽然正确,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一,广东虽然年产40亿双鞋,但却有近30亿双出口,台资、港资企业大多属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不到出口量的半数。中国鞋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目前只占有了制作环节的优势,因此出口加工与品牌基本无关。这部分产品不能作为评判对比的基数标准。去年欧盟对中国鞋反倾销调查选国内13家企业作为抽查对象,其中广东就有9家,从侧面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第二,广东内销企业中不是缺乏品牌,而是热衷于代理洋品牌或者制作洋品牌。比如业内都知道五大国际品牌金利来、花花公子、鳄鱼、梦特娇、皮尔卡丹,每年都有数亿元的销售额,在全国的各大商场的销售榜单上通常都排在前列,但大家也知道这些品牌的营运总部大多设在广州。其他如都彭、袋鼠、啄木鸟、老人头、华伦天奴、圣大保罗等也大多产自广东。这些“国外开花国内香”的品牌如何能够理直气壮地争创“中国名牌”或者“中国驰名商标”?业内公认,广州是国内皮鞋的信息中心、开发中心,同时也是品牌中心,但这个品牌中心从国家层面上该如何认定值得商榷。
  第三,广东内销其实在行业内早已具有了相应的市场地位,比如,鹤山的高档真皮男鞋、惠东的时尚女鞋、南海、龙岗的高档真皮女鞋、东莞的外销品牌鞋等。但这些行业地位不是属于具体某个企业的而是属于该地区的,生产企业大多扮演着接单贴牌的角色,只从事于生产环节,在流通和零售环节投入很少。比如温州很多品牌以及服装行业的一些品牌就把鞋业方面的运营放在广州,专门下单给广东的企业。而总部在广东的一些本土鞋类品牌也往往只从事鞋的采购、销售环节,不做生产,这样,没有工厂的企业在评选“国字号”的时候自然不能入列。所以,广东很多只从“商”而没有“工商兼营”的品牌如何评定,也值得探讨。
  第四,“广东鞋领导潮流”,说明广东鞋在产品上仍然是走在前面的。但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广东越来越容易分作两部分--品牌运营中心和接单中心。也就是说,广东的趋势是“工”、“商”独立,越来越“专”。因此,于商而言,市场品牌是品牌;于工而言,行业品牌也是品牌。只不过,一个是流通销售领域的品牌,一个是生产制作领域的品牌。大家在产业分工里面的角色不同,并不是没有创造品牌。


  正因为广东鞋革行业的“盘”太大、“水”太深了,所以,针对“制作大省、品牌小省”的现状,往往难以给出最完整最公正的评述。


 
 
 
 
 
 
 


 
您的名字: 
 您朋友的邮件地址: 
 请输入验证码: 
   
 

[返回上一页] [打印] [关闭窗口]
[]